鸡尾酒教父的起源来历和历史故事背景介绍
距今102年的1920年1月17日,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8条生效,正式宣告了在美国国内酿造和销售酒精饮料是违法的,这就是著名的美国《禁酒令》。
随着禁酒令的生效,最初全美各地犯罪率直线下降,这让推进该法案的支持派认为是“高贵的实验”,对此表示赞赏。
但饮酒的历史不会随着一纸禁令而取消,在推行禁酒令的十几年后,随着走私、私造的横行,加上黑手党的暗中活动,这场高贵的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。
禁酒本身对社会来说是一项空前的壮举,如果禁酒令继续推行下去,人类的未来或许就将改写,但为什么禁酒令在美国只推行了十几年就宣告破产了呢?
禁酒令推行的当天,将成罐啤酒拿去销毁的司机与看着他的民众
推动禁酒令施行的支持派
帮助推动禁酒令的前棒球运动员比利·桑德在1919年1月的一场棒球比赛赛后,对着到场的一万多名观众慷慨陈词道:
“酒会使你倾家荡产,它应当从美国这块土地上禁绝,彻底地禁绝。而今晚,随着午夜的到来,一个新的国家即将诞生。一个思维清晰、举止得体的时代即将开始。贫民窟将很快成为过去的遗迹。监狱和劳教所将被清空,并被改造成工厂。所有的男人都会直立行走,所有的女人都会微笑,所有的孩子都会欢笑。地狱之门将永远关闭!”
比利所说的正是美国的第18条修正案通过一事。第18条修正案,也即《禁酒令》,于1919年1月正式通过。
禁酒令的内容是,禁止在全美48个州(当时夏威夷还没有成为美国的合法州)制造、销售和运输酒精饮料及其进出口。几个月后,美国国会通过了《沃尔斯特德法案》,该法案涵盖了最初没有明确列入的其他酒精饮料,如啤酒和葡萄酒。随着《沃尔斯特德法案》的生效,美国正式进入了无酒精时代。
推进禁酒法完善的众议员沃尔斯特德
禁酒令的历史
禁酒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。当时,宗教团体和美国禁酒协会等社会团体将“酒精的灾难”和酗酒视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。19世纪50年代,美国缅因州等几个州尝试了酒精禁止法,但最终因当地的反对而告终。在随后的历史,禁酒派与喝酒派不断的产生激烈的冲突。
在禁酒令引进的潮流中,女性团体起到了重要作用。支持禁酒令的活动家们主张说,饮酒加剧了家庭暴力,喝醉酒的丈夫会无意识地殴打妻子和孩子。禁酒法的支持者认为滥用酒精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。
政府职员当着众人的面破坏蒸馏酒和啤酒的箱子
1869年禁酒党成立后,为了支持该党开展的运动,19世纪70年代一个叫做基督教妇女矫风会(WCTU)的社会团体展开了呼吁禁止酒精的大规模运动。
这股风潮席卷全美,甚至在白宫中也出现了当时的流行词“绝对禁酒者”(Teetotalers)。据说当时的第19任总统拉瑟福德·伯查德·海斯和他的妻子露西也受到了禁酒之风的影响,不仅从不喝酒,而且从不对人喝酒和劝人喝酒。
时间来到19世纪90年代,有组织的游说团体禁酒联盟(ASL)公开支持禁酒运动。禁酒联盟开始派人在醉汉聚集的地方祈祷,更有思想激进的人士跑去酒馆里劝人戒酒,因此产生了许多打架斗殴的矛盾。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一位叫做凯丽·内森的女人,她在1900年因用斧头破坏酒馆而闻名。
描绘当时禁酒联盟的成员们在酒馆门前祈祷的场景
直到1910年,要求建立一个合法的禁酒条令,在全美社会上禁止饮酒的呼声一刻也没有停止。
事件的导火索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。由于一战的影响,美国议会批准了在战争中禁止饮酒的条令,禁酒派乘胜追击,不断向议会施加压力,要求通过修改宪法来禁酒。修正法案得到了参众两院的认可,1919年1月,全美四分之三的州批准成立《禁酒令》,从1920年1月开始生效。
禁酒令生效后,最初只针对一些度数较高的酒类,随着禁酒联盟的韦恩·惠勒与众议院议员安德鲁·沃尔斯特德合作,起草了完善的禁酒法案《沃尔斯特德法案》(正式名称为国家禁酒法),最终,酒精在美国完全杜绝了。
说干就干,走私贩在全美的城市暗中活动。在底特律,“紫领黑帮”控制了从加拿大进口的酒的流通。在纽约,意大利裔移民组成了五大家族(电影《教父》的原背景),街道被称为“湿地带(反对禁酒法的人们这么称呼它)”,也就是说,这里依然可以买到酒。
在芝加哥,阿尔·卡彭(Al Capone)和强尼·托里奥成立了管理市面上酒类流通的黑手党组织芝加哥帮(Chicago Outfit)。卡彭通过走私酒精发了大财,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。有资料显示,他的年收入估计有6000万美元。随着走私规模的扩大和帮派的错综复杂,黑帮开始有组织地团结起来,雇用了律师、酿酒师、船长、卡车司机等许多人。更有甚者,他们还买下了已经停工的酿酒厂,并开始亲自酿造私酒。
最初,黑帮组织的活动仅限于当地的一个区域。但是,随着各自势力的扩大,不久各地的黑帮就产生了对立和纷争,枪击、爆炸、杀人等暴力事件频繁发生。
禁酒令间接催生了美国黑帮的成长
地下酒馆的兴盛
除了私下买酒,酿造私酒之外,想喝酒的客人们还会去被称为Speakeasy和Gin Joint的地下酒吧。
纽约市在1920年禁酒法实施之前,保守估计有1万5000家酒馆,本以为在禁酒令通过之后酒馆的规模会断崖式下降,但事与愿违,在法案通过后纽约市的酒馆数量急剧增加。
关于当时纽约酒馆的数量有各种说法,历史学家认为酒吧的数量在3万2000家到10万家之间。它们从出售廉价酒水的简陋场所到出售鸡尾酒、欣赏爵士乐和舞蹈的精致夜总会都有。
私酒横行的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“爵士时代”(Jazz Age)。这是小说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(1925年)的作者F·斯科特·菲茨杰拉德创造的词语。
在这一时期,美国社会日新月异。女性在1920年获得了参政权,享受了自由。她们喝着鸡尾酒,摆脱旧的社会习惯,歌颂了禁酒法时代的文化。被称为“flapper”的她们剪了短发,身穿宽松的短礼服,抽着烟跳舞。
被称为flapper的美国妇女们,享受着在城市里独立的生活
以失败告终的“高贵实验”
犯罪集团通过贿赂地方当局来扩大其影响力,从而获得了权力。在美国,利益至上,事实证明,制止私酒是不可能的,公众舆论,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公众舆论,开始逐渐转而反对禁酒令。
到了1927年,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买到好喝的酒精饮料。可以说,《禁酒令》这项崇高的实验在明面上已经是失败的了,现在,就差一纸宪法来推翻它。
转机的到来是1932年,在这一年的总统选举中,富兰克林·D·罗斯福战胜了现任总统克拉克·胡佛。随后在1932年2月,参众两院通过了第21条修正案,送交各州批准。到12月迅速得到了批准。第21条修正案废除了第18条修正案(即禁酒令),高贵的实验结束了。
禁酒令的废除也给政府带来了利益。当时,酒精的税收帮助了国家走出与经济大萧条的“战争”。
当时的大众文化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对待酒精的看法。“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”(快乐的日子回来了)、“Cocktails for Two”(两个人喝鸡尾酒)等歌曲响彻大街小巷,每个人都在哼唱这些歌曲。
大萧条下的美国政府迫切需要酒精的税收,禁酒令就这样解除了